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级课题“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已进入结题阶段。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为主承担的这项课题,用了三年半时间,聚焦于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均衡性,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课题组提出了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金龟模型”理论框架、社会转型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U型曲线”理论假设等创新性的理论。同时,课题组在方法上也不断创新,设计了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预警消息树”,拉响了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的警报。课题组认为,建立预警机制,促进均衡发展,应该成为国家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的重要选择。 经费投入:全国总体不足,中部地区凹陷
“应该说,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得以实施,有效带动了地方财政和各方面的资金投入,改善和加强了职业学校的基础能力。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仍显不足,各地经费投入也存在较大差异。”课题组负责人、上海教科院副院长马树超对记者说。
据课题组统计,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支出占教育总经费支出的比例自1998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2006年才开始逐渐回升。相比2006年,2009年的比例有所提高,但仍比1998年低了近5个百分点。即使与中职发展处于低潮期的2002年相比,2009年也仍然相差0.7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是一种需要高投入保障的教育类型,教学过程需要大量先进、完备、仿真的设备设施,以及配套的实习实训场所。即使在办学规模相等的情况下,也需要得到比相应阶段普通高中教育更多的经费支持,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转。
这是国际上的普遍经验和做法。在发达国家,以法国巴黎学区为例,职业高中的生均成本是普通高中的3倍左右;在发展中国家,以马来西亚为例,职业学校学生的单位成本是普通学校学生的4倍。
然而在我国,与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相对不足。2008年,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收入为1602.2亿元,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收入为1049.2亿元,普通高中经费总量高于中职教育52.7%。而从规模上看,2008年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为2476.3万,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为2087.1万,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仅超过中等职业教育18.6%。
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与普通高中相比也明显偏低。2008年,普通高中生均教育经费为6470.30元,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教育经费为5027.30元,相差1400多元。
课题组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费投入差异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各地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差异十分明显。
分析结果显示,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排在前3名省市的平均值与后3名平均值的比值是4.1,其中,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最高的是北京市11127.10元,最低的是湖北省1778.80元,二者相差9348.30元。
从平均数来看,东、中、西部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投入的平均数分别为5677.50元、3478.50元、4041.70元,中部地区的平均数最低,比全国平均数低998.30元。投入最低的5个省区中有4个为中部省份,分别为湖北、安徽、河南和江西,均在3000元以下。
再看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前3名与后3名的比值是12.8,其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最高的是北京市5155.50元,最低的是湖北省204.60元,二者相差4950.90元。
从平均数来看,东、中、西部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平均数分别为1751.90元、658.80元、1081.10元。中部地区的平均数最低,比全国平均数低551.40元。最低的5个省区中有3个为中部省份,分别为湖北、安徽和湖南,均在500元以下。
基于此,课题组建议各地区加快改革财政性职业教育经费的拨款方式,缩小经费投入地区差异,逐步按照职业学校人数平均成本进行拨款,形成一个能够与培养成本相匹配的经费保障机制。 办学条件:全国橙色警报,中西部红色警报
马树超告诉记者,课题组构建了“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指标体系”,来实现两项基本功能:一是监测全国和各省区职业教育发展指标的达标情况,并在总体达标情况不好的时候作出预警;二是反映各省区间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是否均衡。
课题组以《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为依据,选取了规模、师资和设备设施3个方面的6个具体指标,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2009年度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测量。
课题组发现,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达标情况总体较差。全国没有一个省区市6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甚至没有一个省区市5项指标全部达标。只有3个省市4项监测指标达标,分别是上海、广东和浙江,都集中在东部地区;有7个省区市3项指标总体达标,分别是北京、天津、江苏、辽宁、山东、西藏、宁夏等,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5个);另外,两项指标达标的省区市有15个,一项指标达标的省区有5个,还有1个省全部指标均未达标,主要在中、西部地区。
从具体监测指标的达标情况看,中职生均校舍面积全国没有一个省区市总体达到20平方米,双师型教师比例占专任教师比例指标有29个省区市没有达到30%,生师比指标有27个省区市没有达到20:1,生均仪器设备值指标有23个省区市没有达到2500元,每百生拥有计算机数量有23个省区市未达到15台。达标情况相对较好的是在校生规模指标,全国只有8个省区市总体上未达到每校1200人标准,中部和西部各有4个。
“鉴于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总体达标率不高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两大现实问题,我们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基于办学条件达标情况评价的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预警机制’,以引起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马树超说。
据了解,预警机制是在监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计出的“预警消息树”。其最终表达方式是一个量化指标--预警系数,用W代表,反映的是全国各地监测指标“未达标的比例”。当监测指标总体上全部达标时,W=0;当监测指标总体上全部不达标时,W=1。这就是说,0≤W≤1,且在取值范围内系数越大风险越大。
为了显示更加直观,预警机制按照预警系数的取值范围,设立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四级预警信号。当00.67时,提示红色预警信号,提示最高风险等级,表示风险达到特别严重程度。
经过测算,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预警系数W=0.63,总体上处于较严重风险等级,提示“橙色预警信号”。区域之间也很不均衡,东部地区为“黄色警报”,中西部地区则提示“红色警报”,表示基本办学条件存在“特别严重风险”。
课题组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在总体上未达标,且区域之间差异较大,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而投入不足和标准化制度建设滞后,是造成中等职业教育区域不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 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的美好愿景
课题组基于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以及目前职业教育在区域间、学校间和区域内存在的非均衡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可供政府选择的战略。
资源倾斜战略。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实施普遍提高与重点发展相结合的策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力度,加快缩小区域间非均衡状况。
建议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工程,建立均衡发展预警机制;设立中西部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实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倍增计划”、“中部职业学校内涵建设计划”等,加强中西部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开展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专项行动,探索中职教育师范生定向免费培养制度,同时实施中西部地区职业学校校长海外培训计划,提高职业学校管理能力。
质量提升战略。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把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作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完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确保区域职业学校同类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
分类指导战略。针对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职业教育,采取不同的改革举措,提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
首先要确保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东部地区针对初中毕业生减少的趋势,可以广开门路,扩大生源渠道。而中西部地区尽管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但相当数量毕业生没能留在当地,随着这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有必要采取激励措施把毕业生留下来。
其次要分区域、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贯通。在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普及化已成为趋势,要加快探索中高职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扩大中职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入高职的比例。对中西部地区而言,随着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以及第二产业从沿海地区向内陆省份迁移,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要从过去帮助学生脱贫致富转向为当地经济产业发展服务。
再次,根据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特点探索不同的发展路径。东部地区,职业教育应在现有基础上做精做特,加快推进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建设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职业学校;中部地区应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强内涵建设,通过政策与资金倾斜,以自身实力的发展来缩小区域间差异;西部内陆省区则应着力发展面向当地经济产业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有效解决当地企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进程。
合作发展战略。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并不是平均发展,也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要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薄弱地区的职业教育。实施合作发展战略,可以促进不同地区职业教育在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方面逐步走向均衡。
建议建立跨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平台,促进东西部职业学校广泛合作;建立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平台,推动城市重点职业学校与县镇、农村中职学校实行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开展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调动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组织积极性,完善校企合作相关制度和办学模式,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二○○九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总体上处于较严重风险等级,提示“橙色预警信号”。区域之间也很不均衡,东部地区为“黄色警报”,中西部地区则提示“红色警报”,表示基本办学条件存在“特别严重风险”。
|